二、检查内容
(一)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市“一府两院”)和市直有关部门贯彻执行“两条例”的情况。
(二)对“两条例”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三)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反映强烈的其他问题。
(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三促一评”活动落实情况。
三、工作方式和步骤
此次执法检查采取市、县区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的方式,凝聚监督合力(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可参照本方案开展“两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具体由市人大各工作委员会共同承办。
(一)准备阶段(7月下旬至8月上旬)
1.制定方案。7月下旬,拟定执法检查实施方案,经主任会议同意后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文件印发市“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各县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员会与对口联系部门进行沟通,形成有关委员会工作方案。
2.动员部署。8月上旬,组织召开由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县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参加的执法检查动员会。编印资料,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执法检查的意义、内容、方法、步骤,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室设立举报信箱和开设热线电话,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二)自查阶段(8月中下旬)
1.8月中旬,相关委员会要求对口联系部门针对“两条例”的具体规定,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三促一评”活动、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自查自纠;每个执法主体都要逐条逐款进行自查,查清楚为落实每一条(款)出台了哪些政策,在实践中的落实情况是怎么样的,特别要把每一条(款)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说清楚。
2.8月中下旬,相关委员会跟踪监督各对口联系部门自查情况,研究确定“两条例”贯彻执行中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
3.8月下旬,相关委员会督促市“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提交自查报告、填写“两条例”贯彻执行情况表(见附件)并附相关资料,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网站上公布并实时更新“两条例”贯彻执行的措施。把市“一府两院”和有关部门“两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纳入“i濮阳”督办平台等监督系统,接受监督。
(三)检查阶段(9月上旬至中旬)
1.重点检查。各执法检查组针对市“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自查发现的主要问题,重点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三促一评”活动落实情况、落实惠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企业创新、防范化解风险、优化政务环境等方面开展检查。通过听取市“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汇报、召开企业和人大代表座谈会、实地检查、暗访、法律知识测试、网络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两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
在濮阳日报开设专栏,及时公布“一府两院”和有关部门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在濮阳电视台开展系列专题跟踪报道,动态跟踪监督。在濮阳电视台“阳光热线”栏目专题推出“一府两院”和有关部门“两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并进行网络测评,对测评满意率低的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将对其开展专题询问。
2.听取各县区人大常委会检查“两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汇报,督促和指导其工作。
3.积极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第三方评估。对“两条例”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价值判断、数理评判,更准确深入地查找出“两条例”贯彻实施中的问题。
(四)形成报告阶段(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9月25日前,各执法检查组结合检查情况形成执法检查分报告,由市人大财工委进行汇总。10月10日前,形成执法检查报告。
(五)审议询问阶段(10月中下旬)
1.听取报告。10月中旬,执法检查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10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所作的市人大常委会检查“两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
2.分组审议。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市人大常委会检查“两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
3.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召开联组会议,结合“两条例”贯彻执行的检查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市“一府两院”有关领导同志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会回答询问。(专题询问方案另行制定)
(六)整改落实阶段(11月至2022年1月)
1.转交审议意见。11月上旬,市人大财工委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归纳整理,经主任会议同意后,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文件形式将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转交市“一府两院”研究处理。
2.跟踪监督落实。市“一府两院”应在三个月内将研究处理情况送交市人大财工委征求意见后,向市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七)通报公布阶段(2022年2月)
2022年2月底前,市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市“一府两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向市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四、组织领导
(一)设立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邵景良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管永国,副主任陈景涛、常奇民、梁宏、张相坤,秘书长王万臣任副组长,相关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执法检查的协调、指导、督促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万臣、财工委主任李国林任主任,副秘书长周元增、李建文、张海录,办公室副主任赵清俊、卓峰,财工委副主任程正义、陈理刚任副主任,工作人员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相关委员会、市委营商环境办公室和市直有关部门抽调,负责执法检查的具体日常事务处理。
(二)成立检查组
成立执法检查组,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邵景良,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管永国,副主任陈景涛、常奇民、梁宏、张相坤担任组长,副组长及执法检查组成员从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有关专门(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中确定,并邀请市人大代表参加。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从市人大常委会和“万人助万企”督导组、工业项目百日攻坚督导组、营商环境督导评价人员中抽调。执法检查组的组建由服务常委会副主任的副秘书长或办公室领导同志负责(赴县区执法检查方案另行拟定)。
五、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广泛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优化营商环境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对“两条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是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方式,也是保障法律法规实施、督促“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改进工作、维护企业主体和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有关工作。
(二)注重实效。执法检查组成员和工作人员要带头学法,依法开展监督。要把执法检查的过程作为普法的过程,加大对“两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要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三)做好五个结合。坚持执法检查与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相结合。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三促一评”活动高质量开展,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坚持执法检查与市委开展的“万人助万企”活动相结合。将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纳入执法检查工作的问题清单,把惠企、助企的好做法总结出来,推动优秀经验在全市推广。坚持执法检查与工业项目百日攻坚相结合。优化项目建设环境,营造浓厚的项目建设氛围,推进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执法检查与“两条例”的宣传普及结合起来。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普法责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使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坚持执法检查与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专题调研结合起来。执法检查组要带着问题,带着责任,深入了解市直各单位及各县区“两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执法检查组不直接处理案件,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转交“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四)严守纪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守工作纪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按照“深、实、细、准、效”的要求,深入基层,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不干扰基层工作。要廉洁自律,轻车简从,不搞层层陪同,自觉接受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监督。要严守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执法检查工作。
附件:市人大常委会检查“两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及工作分工表